4455亚洲永久
添加时间:他提出,文件指出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对存量债务允许适当展期,或许可以理解为银行对于融资平台业务“不加增量,维持存量”。即对新增业务,仍持相对谨慎态度。落地存难度蚂蚁金服研究院副院长邓海清1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意见》传达的精神已经明确,但实际落地操作还存在难度,主要是仍未理清出了坏账谁来负责的问题。
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覃丹表示,私募挂名的情况一直存在,特别是负责风控的高管属于稀缺人才,挂名现象尤为严重。挂名属于虚假备案登记,存在受到监管部门处罚或自律组处分的风险。如果公司涉及犯罪,即便法人是挂名,也得承担刑事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构成误导,从而影响对私募基金高管团队实力的判断。监管趋严非常必要,此前很多私募管理机构抱着“大不了出事后公司就不要了”的侥幸心理,而处罚到高管,违规成本提高,规范作用会更大。
责任编辑:万露基金业协会坚持“拉黑”这三人!传递了什么监管信号?原创: 吴娟娟 叶斯琦9月18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基金业协会)在官网上挂出了对3名基金从业人员的纪律处分复核决定书,这3人均被取消基金从业资格,一人加入黑名单一年,两人加入黑名单三年。
而在传统供应链融资中较难解决的核心企业缺乏主观意愿帮助小微企业融资的难题,卓冰指出,对于核心企业来说,供应链技术的应用也免去了核心企业的复杂而又存在较高风险的确权流程,更有动力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此外,因为大量核心企业存在付息负债的压力,通过应收账款确权的方式代替传统商票,可以在不改变财务报表的情况下帮助企业在应收账款项下支持小企业融资。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明晰每一级供应商的交易和分布。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原森泰表示,私募中挂名现象在2016年2月登记新规出台前比较多,主要原因是:有的为了节省人员成本,不招真正有经验有能力的人,或少招专职人员;有的是实际控制人要求实现对投资决策的全程把控。挂名会导致私募基金管理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实际决策人员与名义决策人员分离,严重违反信义义务,进而影响投资者所投资金的安全。这几年,因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时要提交法律意见书,挂名现象有所缓解。基金业协会的上述处罚无疑再次为挂名者敲响警钟。
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报道,去年10月国办发〔2018〕101号文下发后,部分股份行及城商行参与了置换隐性债务的尝试,但规模不大。今年6月《防范化解融资平台公司到期存量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下发后,国有大行也在跟进,参与隐性债务置换。根据相关要求,所置换的隐性债务要求对应具体项目且原有存量债务发生时间需在2017年7月14日之前。此外,要求原项目具备现金流。